湖南“十四五”規劃建議微解讀丨職普融通,搭建學生成才“立交橋”, 職校學生將有更多的選擇。
鼓勵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提高職業教育水平。
——《中共湖南省委關于制定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普通高中與中職學校教育合作
普職融通,也叫普職融合,是指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合作,雙方共同設計課程、互派師資,實行學分互認、學籍互轉的一種嶄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符合個性發展內在需求,符合普通高中多樣性發展的要求。2012年,四川省在落實省部共建廣安市改革發展試驗區的試點探索中最早提出普職融通的概念。地方試點最早提出此概念是1999年的武漢市。
為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探索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多元立交的培養機制,建立普通高中與中職學校相互融通通道,搭建學生成才的“立交橋”,“十三五”期間,天津市、四川省、浙江省、江蘇省、山東省、上海市、河南省等先后開展普職融通,鼓勵普通高中與中職學校建立普職融通實驗聯合體,大力支持有條件的學校開展普職融通實驗探索。職普融通模式除了給中考失利的學生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較好地吸收中考失利學生,減少學生盲目擇校讀普高外,也讓孩子們認清了自己的目標與定位,在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搭起了一座互通的橋梁。
浙江省寧波市教育局于2013年下期開始在部分學校試點普職融通,2015年在全市全面實施。一是在中職學校開設“普職融通班”,學生入學后第一學期按合作普高學校課程、教材、進度同步組織實施教學,經合作普高學校期末考核,選拔一定比例的優秀學生直接到合作試點普高中隨班就讀(不超過普職融通班學生數的15%);二是普高學籍的學生,有意愿入職業學校學習的,在高二結束前,每學期初或期末時,可轉入任何一所職校任何專業學習。
株洲市2040名學生率先試點
2016年,我省株洲市在全省率先開展普職融通協同發展改革試點工作。湖南省示范性高中株洲市第十三中學與國家改革發展示范學校株洲市工業學校率先招收普職融通改革試點班,在招生管理、教學組織、師資共享、課程建設、學分管理、融通考核、學籍管理、資助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探索。截至2019年9月份,株洲市共有7所高中階段學校(株洲市工業學校與株洲市第十三中學,株洲市幼兒師范學校與株洲市九方中學、醴陵市陶瓷煙花職業技術學校與醴陵市第四中學、株洲瀟湘實驗學校)參與普職融通改革試點工作,共涉及2040名學生。株洲市普職融通試點項目多次在全省職教會議上作典型經驗交流。以全省首個普職融通改革試點班為例。2016年8月,株洲市工業學校與株洲市第十三中學(省示范高中)開展首屆普職融通改革試點,第一屆普職融通班共招收學生41人。入學時,全班同學的入學成績(中考成績)只有一個A,但有26個D、8個E。經過一年的努力學習,有6人通過株洲市第十三中學的融通考核,轉學就讀; 34人留在株洲市工業學校繼續學習。2019年高考,轉入株洲市第十三中學的6名學生中有5人考上本科,其中2人考入一本學校。留在中職學校的34人中,1人入伍,2人通過對口升學考試考上本科,其余考入高職院校。
“十四五”,打通“立交橋”堵點
12月21日,湖南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副處長周韶峰告訴記者,“十四五”期間,湖南深化職普融通工作,需打通學生成才立交橋上的多處“堵點”。
一要打破學籍管理壁壘。目前,我省普通高中學生轉入中職學校的通道暢通,但中職學生轉入普通高中仍然存在一定障礙。因此,我省要探索建立高中階段學校普職學籍互相轉換制度,實行歸口管理,明確具體路徑和流程。積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舉辦“綜合高中”并推進普職融通改革。
二要明確普職融通標準。基于選課走班的新高考制度給普職融通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如何做到課程共享,職業學校學生達到什么樣的標準能轉入普通高中,允許多大比例的學生轉入普高,普高的學生達到什么標準可以轉入職業學校,在什么學段可以轉入職業學校都值得深入探討。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制定融通標準實現制度性安排。
三要推進職教高考改革。落實落細《湖南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加快推進職教高考改革,建立我省“文化+技能”的職教高考制度;推動“三本”轉設與職教本科建設融合進行,擴大職教本科容量,建立健全湖南中職—高職—本科的職業教育體系。
四要調動普高的積極性。目前普通高中普遍存在辦學經費緊張、師資緊缺的情況,參與普職融通試點改革的積極性不高。堅持問題導向,在市州兩級設立普職融通改革專項經費,或提高普職融通班學生的生均經費標準,吸引普通高中積極參與試點改革。
特別提醒:為防止受騙,外地學員到后請直接與我們聯系,不要輕信不明身份者,以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