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防護知識學生讀本》
一、正確認識新冠肺炎——基本知識篇
1、 什么是新型冠狀病毒?
病毒是人類肉眼無法看見的一種微小生物,它是一個大家族,冠狀病毒便是其中一類。冠狀病毒可以感染人、其他哺乳動物及禽類等,因為在電子顯微鏡下形狀像皇冠而得名。新型冠狀病毒是指以前從未在人類中發現的冠狀病毒,它屬于β屬的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常為多形性,直徑60-140nm。其基因特征與SARS-CoV和MERS_CoV有明顯區別。目前研究顯示與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達85%以上。體外分離培養時,新型冠狀病毒96個小時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細胞內發現。
新型冠狀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
2、什么是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2020年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
3、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由于在糞便及尿中可分離到新型冠狀病毒,應注意糞便及尿對環境污染造成氣溶膠或接觸傳播。
4、什么是呼吸道飛沫傳播?
是指通過咳嗽、噴嚏、談話排出的分泌物和飛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感染。
5、什么是密切接觸傳播?
是指與患者共同居住、學習、工作,通過接觸被病原體污染的物品表面,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導致感染。
6、什么是糞口傳播?
是指細菌、病毒通過大便排出體外污染環境,然后又進入人體消化道感染人。目前,在一部分患者的糞便里檢測出新冠狀病毒核酸陽性,檢測出核酸陽性說明糞便里可能存在活病毒,存在糞口傳播的可能。
7、新冠肺炎的常見臨床表現有哪些?
常見表現為發熱、干咳、乏力。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癥狀。
8、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
9、新冠肺炎的潛伏期有多長?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新冠肺炎的潛伏期1-14天,多為3-7天。
10、新冠肺炎如何治療?可以治愈嗎?
目前新冠肺炎治療以對癥冶療、支持治療及中醫藥治療為主,重在預防,避免盲目或不恰當的抗菌藥物治療。新冠肺炎可防、可治、可控。
1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屬于哪一類傳染病?
2020年1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將新冠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按照甲類管理。
二、科學應對新冠肺炎——個人防護篇
1、如何保持個人衛生?
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風,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人曰虼驀娞鐣r,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如無紙巾、毛巾可用手臂內側遮擋;咳嗽或打噴嚏后馬上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子或嘴巴。使用后的紙巾不要隨便亂扔,要丟到不可回收垃圾桶里。
2、哪些時候需要洗手?
洗手是預防傳染病最便捷有效的措施之一。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的手不斷接觸到被病毒、細菌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正確地洗手,手上的病原體可以通過手、耳、口、鼻、眼的黏膜接觸進入人體。通過洗手,可以簡單有效地切斷這一途徑,有效降低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以下情況需要洗手:
(1) 傳遞物品前后;
(2) 咳嗽或打噴嚏后;
(3) 飯前便后;
(4) 接觸過公共物品,如扶手、電梯按鈕等;
(5) 觸摸口罩外側后;
(6) 戴隱形眼鏡前;
(7) 接觸過動物之后;
(8) 回家和返校后;
(9) 接觸錢幣后。
3、如何正確洗手?
推薦使用“七步洗手法”進行洗手,口訣為“內、外、夾、弓、大、立、腕”。
第一步(內):雙手手心相互搓洗(雙手合十搓五下);
第二步(外):雙手交叉搓洗手指縫(手心對手背,雙手交叉相疊,左右手交換各搓洗五下);
第三步(夾):手心對手心搓洗手指縫(手心相對十指交錯,搓洗五下);
第四步(弓):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五下);
第五步(大):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五下;
第六步(立):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各搓五下;
第七步(腕):清潔手腕。
每一步至少搓洗15秒鐘。
4、沒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辦?
可以使用含有效乙醇含量的免洗手消毒凝膠(液)清潔雙手,代替肥皂和流水洗手。
5、口罩使用的場所和要求是什么?
(1) 室內:如教室、宿舍、食堂、實驗室等場所,學生需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
(2) 室外:在戶外、通風良好和人員密度低的場所,如操場、室外球場、跑道等場所,在保持人與人之間距離超過1米以上時,可不佩戴口罩,或僅佩戴棉紗、活性炭和海綿等可重復使用的非醫用口罩。
(3) 睡覺時:可不用佩戴口罩,但睡覺時人與人需腳對腳,并適當開窗通風。
6、如何正確使用口罩?
(1) 口罩顏色深的是正面,正面應該朝外,而且醫用口罩上還有鼻夾金屬條;
(2) 正對臉部的應該是醫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顏色比較淺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帶有金屬條的部分應該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
(3) 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將手洗干凈,將兩端的繩子掛在耳朵上;
(4) 最后用手壓緊鼻梁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皺,覆蓋住鼻子和嘴巴;
(5) 摘口罩的時候,盡量不要觸摸口罩的外側,摘下口罩后記得立即洗手。
7、一次性醫用口罩如何更換和存放?
(1) 若無明顯臟污、變形、損壞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可重復使用,如長時間佩戴感覺口罩內面潮濕后需重新更換另一個口罩;
(2) 換下的無變形、臟污、損壞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可懸掛在潔凈、干燥通風處,待干燥后可再次重復使用;
(3) 每人需準備一個清潔、透氣的紙袋存放個人口罩,并標記姓名,確保專人專用,避免交叉感染。
8、使用口罩后如何處理?
使用過的口罩不可隨意丟棄,投入專門的口罩回收垃圾桶中,嚴格按照醫療廢棄物有關流程處理。
9、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要注意什么?
(1)建議全程佩戴口罩,避免用手接觸扶手座椅、車門等,不可用手直接接觸眼、口、鼻,到達目的地后及時洗手;
(2)開窗通風,盡量不與他人直接接觸;
(3)發現可疑癥狀人員要遠離并及時報告;乘車過程中出現可疑癥狀,要盡量避免接觸其他人員,記清車輛號碼,并視病情隨時就醫。
三、理性應對新冠肺炎——心理調適篇
1、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
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不一定是新冠肺炎。冬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也是學校傳染病高發季節,如普通感冒、流感、結核等都會有類似的表現,如果出現身體不適要第一時間告訴家長或老師,加強監測、積極就醫。
2、如何緩解疫情帶來的負面情緒?
新冠肺炎突如其來,很多人會出現恐慌、緊張等負面情緒。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除了正視并接受自己的恐慌情緒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下述方法嘗試改善。如果癥狀嚴重,需及時就醫。
(1)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長時間閱讀或討論負面信息,認識到因為負面信息而產生情緒波動是正常的。如果較長時間處于消極情緒中,要有意識地調節,轉換想法,調節行為;
(2)保持健康的作息。保持健康睡眠節律,早起早睡,睡前不要玩手機,保持健康飲食,注意個人衛生;
(3)堅持每天鍛煉。選擇適合的、不聚集的鍛煉方式,如廣播體操、跳繩、墊上運動等;
(4)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按照學校的要求,認真參加課堂學習、完成各科作業;
(5)提高信息判斷能力。不信謠、不傳謠,不要僅看信息表面,而要根據信息發布方的公信力、信息的支持證據和邏輯做出判斷,避免受謠言誤導;
(6)維護人際關系。多與家人、老師、同學、朋友交流,彼此表達關心,相互鼓勵,溝通感情,增強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同時也要注意避免無防護的面談,如果要面談,則一定要戴口罩、不握手、保持一定距離;
(7)積極地看待生活,善于發現生活的積極意義。該學習就學習,該運動就運動,適當進行休閑和個人娛樂活動,減少不必要的聚集,用積極的行動使自己從恐慌中走出來;
(8)必要時,找心理治療師尋求幫助。
當恐懼、緊張、焦慮等情緒持續存在并難以承受時,及時跟家長或老師反映,到醫院找心理治療師或心理咨詢師獲取幫助。
特別提醒:為防止受騙,外地學員到后請直接與我們聯系,不要輕信不明身份者,以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