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019年度質量報告
一、學校情況
(一)學校概況
隆安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位于南寧生物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寶塔醫藥產業園園區內,是隆安縣唯一一所公辦職業學校。學校占地面積116畝(校舍建筑面積21885平方米),共投入建設資金5432萬元(含設備648.47萬元)。2010年7月13日,學校正式獨立招生,現開設有計算機應用基礎與維護、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汽車運用與維修、學前教育、中式烹飪與營養膳食等5個專業。
(二)學生情況
2019年,學校全日制在校學生共405人(計算機應用專業209人,學前教育專業110人,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65人,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21人)。
(三)教師隊伍
2019年,學校在編教職工42人,現有專任教師30人,專業教師17人,無兼職教師。其中,“雙師型”教師12人,占專業教師的71%,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100%,高級職稱比例為6%,與2018年度師資配備基本一致。
(四)設施設備
學校各種教學儀器設備總價值900多萬元,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2.5萬元,生均實訓實習工位數2.4個,生均紙質圖書173冊,各種教學實訓設備數據與2018年相比無明顯變化。
二、學生發展
(一)學生素質
結合學生綜合表現,學校政教處、班主任負責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鑒定。2019年,因違紀受到學校紀律處分學生共2人,畢業統合評價文化課合格率99.8%、專業技能合格率100%、體質測評合格率95.6%、畢業率100%,各項數據均保持了較高水平。
(二)在校體驗
為全面了解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生活等情況,學校堅持每個學期對學生開展問卷調查。2019年,共問卷347份,對學校社團滿意度占65%,生活滿意度占100%,校園安全滿意度占100%,畢業生對學校滿意度占96.5%。
(三)資助情況
堅持全面落實國家各項貧困學生資助政策,中職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受助學生達到100%,做到應補盡補,應助盡助。沒有學生因為經濟困難輟學,學生在學校安心完成學業的同時,養成了自尊、自強、自信、自立、感恩的優秀品質。
(四)就業質量
2019年畢業生69人(直接就業42人,升入高職高專就讀23人,在家待業4人),初次就業起薪平均為1500元,受就業環境、個人發展需求等因素影響,學生選擇升學比例高出上年度10.8% 。
(五)職業發展
學校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努力搭建展示學生綜合能力的平臺,積極推進中高職對接,著力培育并全力幫助學生實現人生夢想。2019年,組隊參加南寧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技能比賽,獲獎9項次(二等獎2個,三等獎7個),主要獲獎均為汽修專業和學前教育專業及電子電工專業。
三、質量保障措施
(一)專業動態調整
學校牢固樹立“質量立校”思想,確立了“以專業建設為引領,注重質量建設和品牌發展,以地方特色產業為依托,打造特色專業”的專業建設方向,形成了面向社會、貼近需求、多專業并存的專業體系,現設立5個專業(新增的中式烹飪與營養膳食專業由于資金投入不足,目前沒有相應的實訓基地,無法正常招生)。2019年,與企業合作建高鐵訂單班和電子商務專業開展順利、平穩,電商班二年級學生已學會自己開網店,一小組的日營業額達到600元左右,校企合作順利開展。
一是探索專業建設發展長效機制。在持續調研的基礎上,讓專業建設緊貼行業企業,緊盯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以深化校企合作為抓手,讓專業建設內在要素、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實習實訓、教師隊伍等始終適應市場,保持活力。
二是改革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采用“大專業,小模塊”的編班方式,鍛煉學生的綜合技能以適應崗位群的需求,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素養。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實施任務引領教學、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模擬教學等教學方法,實現知識技能與崗位任務的“零距離對接”,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完善評價機制,構建多元化的中職學生評價體系。經過專業建設與改造,學校的專業設置更加貼近市場與企業,職教內涵更加豐富,教學質量明顯提升,辦學特色更加凸顯。
(二)教育教學改革
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注重思路引領,優化育人環境,在育人理念上強化“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狀元”的成才觀,在育人目標上更加突出實踐操作能力。學校下大決心創新教育教學管理,花大力氣提升育人質量,學校教育教學水平邁上新臺階,真正實現了“就業有門、升學有路”的教學目標。一是突出技能實訓在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實行實訓課的“四定方針”,即定人員、定課時、定內容、定目標。二是實行技能過關考核,以南寧市中職專業技能比賽相關內容作參考每個學期期末成立有專業教師組成的考核小組,按照技能考試的模式,逐一對每個在校生進行單獨考評,這些舉措,保障了全校所有專業真正可以全天候、不間斷實訓教學,提高了實訓設備的使用率,增加了學生實驗實訓的機會,教學水平和育人質量有了大幅提高。
(三)教師培養培訓
學校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一是注重教師培養。2019年,開展師徒結對子幫扶活動,有5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與5位新轉型教師結成師徒關系,對新教師進行指導和培訓。二是加強教師隊伍培訓。2019年廣西遠程教育中職教師能力提升班,全校30人參加均能出色完成培訓任務。三是提升教師業務水平。2019年2月,學校廖勝飛副校長、陸堅佳書記、李根位副書記帶領12位骨干教師到化州職校跟崗學習,學習該校的學校管理、校企合作、招生就業等方面先進經驗。
(四)規范管理情況
學校建有校長室—處室—專業組三級管理體系,不斷完善組織保障體系及運行機制,加強黨、團、工會組織建設,健全學校組織機構,不斷提升管理服務能力。學校設有辦公室、教務處、科研處、政教處、培訓處、招生就業處、學生資助管理處、總務處等職能處室及工會、團委、等群團組織,分工協作,明確職責。積極探索推行扁平化管理,加強中層干部隊伍建設,培養任用年輕干部,不斷提升教職工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現有校級領導班子成員3人,平均年齡46.6周歲,均具有本科學歷,中高級以上職稱。二級機構管理人員9人,全為競聘上崗。
(五)德育工作情況
1.堅持抓好每周一升旗講話。結合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重點及國內外重大時事進行國旗下講話。通過“文明禮儀”、“感恩”、“安全教育”等主題講話,提高了師生的思想意識。
2.加強班主任隊伍管理。堅持每兩周一次的班主任例會制度,及時解決班主任工作中存在問題,促進班主任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
3.加強新生思想教育。一是通過新生軍訓,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磨礪學生意志。二是開展燒烤活動、班級拔河、籃球比賽、校園經典誦讀,培養班級凝聚力。
4.用好“課間操”。通過學生整隊集合、跑步,使學生身體得到鍛煉,有效減少了學生早上睡懶覺和遲到現象。
5.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通過學生會、值周班參與學校日常活動管理,提高學生遵守紀律、講衛生的意識。針對出現的吸煙、違規使用手機等不良現象,學校加強教育、監督,加大管理力度,效果明顯。
6.開展禁毒、防艾教育。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禁毒知識競賽、觀看全國青少年禁毒知識競賽總決賽、組織學生參觀禁毒教育展示廳、觀看專題片等形式進行教育,增強師生的防毒意識。預防艾滋病教育,通過開展預防艾滋病知識講座,發放防艾宣傳單等形式增強了防范意識。
7.開展“現代魯班誓言”宣誓活動。為了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加強對全校學生“精益求精、愛崗敬業”等職業精神的培養,不斷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每年10月,學校組織全體師生進行了“現代魯班誓言”宣誓活動。
(六)黨建情況
2019年,學校黨支部按照縣委和縣教育局黨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部署和要求,堅持從嚴從實,做到了“兩個突出”:一是突出責任落實。支部迅速成立“兩學一做”領導小組,并成立了以黨小組為單元的學習小組,領導小組抓學習小組,支部委員劃入各黨小組,黨小組長帶動黨小組成員,形成“兩學一做”責任落實的壓力傳導和帶動機制。支部及時制定并在黨員大會上通過了“兩學一做”主題教育活動實施方案和支部學習教育工作計劃,將“兩學一做”的主體責任和學習任務明細化、具體化,對照“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做到細化到人、量化到崗,緊扣時間節點,一項一項抓落實。二是突出常態長效。支部堅持以黨小組為基本單位,以組織生活為基本形式,以落實黨員日常教育管理制度為基本依托,把思想教育抓在日常,將“兩學一做”抓在日常。以“三會一課”為抓手,聚焦黨員教師學習、思考和領會,以黨課促黨員教師思想覺悟的提高。開展了多次專題黨課,由領導小組成員以講座形式帶頭講黨課。
四、校企合作
通過校企的合作,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合作模式靈活多樣,促進了雙方共同發展,達到了企業、學校、學生三贏。
1.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2019年,學校組織汽修專業、學前教育專業、計算機專業的師生到校外實訓基地隆安金星汽車修理廠、隆安縣“6+2”電腦、隆安縣寶塔幼兒園等企業進行參觀學習,汽修專業教師也經常到相應的修理廠跟班學習。這些企業不僅成為師生接觸社會、了解企業的重要陣地,而且學校可以利用合作的有利條件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動手能力,增加專業教師接觸專業實踐的機會,促進專業教師技能提高;企業也可以從實習生中優先選拔優秀人才,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用工需求,達到“雙贏”的效果。2019年,學校還先后與耐電軟性科技電子有限公司、廣東三喜智能機器人簽訂校企合作協議,二年級學生98人到奈電軟件科技電子有限公司開展為期3個月的頂崗實習,馬艷姬等4位同學表現出色直接留在該公司就業并成為該公司正式員工。
2.舉辦“技師進校園”活動。聘請南寧高級技工學校資深技師到校傳授經驗并作專業性指導。
3.推進集團化辦學。學校主動融入職業教育發展大環境,充分發揮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的優勢,積極推進中高職對接。2019年學校與廣西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簽訂了中高職對接協議,并成為廣西本科職業教育集團第一屆理事單位。
五、社會貢獻
學校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設置培訓專業和培訓項目,做到“學校圍著市場轉,專業圍著產業轉,人才培養圍繞需求轉”,深度對接社會、產業和企業需求,積極開展培訓和技術服務,實施產教融合。扎實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相應的職業技能培訓。2019年,學校分別跟南寧市群健職業培訓學校、南寧市綠城職業培訓學校、南寧市北部灣泓凱職業培訓學校、南寧市職業培訓中心等單位聯合開辦了挖掘機駕駛員培訓195人、 保育員培訓51人、電工培訓50人、職校畢業生創業技能培訓28人。
六、舉辦者履責
(一)經費保障
2019年,縣財政足額保障了學校教師工資,足額撥付了中職學生免學費、國家助學金等民生工程專項資金。
(二)政策措施
受“普高熱”影響,縣委、縣政府盡管重視教育發展,但職業教育在本縣幾乎經常被社會所忽略。2019年,縣教育局加大力度,提出職業教育發展的招生措施,規模有所擴大。
七、特色創新
(一)學校管理工作。學校著力改善辦學條件,不斷加強基礎建設,縱深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強化學校管理,辦學成績突出。同時不斷創新學校管理,以“嚴、恒、細、實”為目標,實現了學校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全校校風正、教風優、學風好。
(二)學校教學工作。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求生存,強化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管理,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校師生參加南寧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技能大賽,成績突出,組隊參加自治區“文明風采大賽”取得優異成績。
八、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
(一)存在問題
1.招生難問題突出。盡管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一系列發展中職教育的優惠政策,但社會響應度不高。一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降低入學門檻后,招到的學生整體素質不均衡,給管理增加難度和壓力。二是各中等職業學校在招生工作中存在不良性競爭,沒有做到統一、準確和規范。三是初中學校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對學生及家長引導不到位。
2.師資隊伍建設較薄弱。學校教師平均年齡偏大,各科任教師包括專業課教師都是從縣內各初、高中學校抽調而來,專業技能水平較低。這幾年經過培訓專業課教師水平有所提高,外聘專業教師留不住。
3.學校基礎能力薄弱。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無校園網絡服務器,信息技術類專業的教學軟件落后,校舍面積、實訓設備、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嚴重滯后,實訓設備無法滿足正常實訓教學需要。
(二)改進措施
1.加強對中職招生工作的宣傳。堅持積極正面宣傳,引導初中畢業生準確自我定位,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一是創新中職招生宣教方式,如深入各初中學校進行職業教育滲透。利用職業教育活動周邀請初中畢業生到校觀摩、現場參觀體驗等接地氣的方式,大力宣傳職中的辦學特色、辦學優勢和就業渠道。二是與各初中學校保持聯系,摸清學生就讀專業意向,使更多的初中畢業生樂于來校就讀。三是主動作為,爭取縣教育行政部門、政府部門支持,廣納生源。
2.加強重點專業和特色專業建設。根據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重點加強學前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計算機應用等專業、中式烹飪與營養膳食的建設,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3.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動“工學結合”、“訂單培養”等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提高專業培養水平。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雙師型教師和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依托“專任與兼職、培養與引進”相結合,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隆安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2020年2月15日
特別提醒:為防止受騙,外地學員到后請直接與我們聯系,不要輕信不明身份者,以免上當受騙!